4006783123
首页 新房 二手房 租房 小区 房价 特价房 资讯
购房工具 新房地图
  • 长春博物馆试运行 近400件馆藏精品惊艳亮相

    2019-05-20
  • 5月18日,是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当日,承载着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长春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正式开馆试运行。这里蕴含着长春这座城市的历史发展和生命演变的奥秘,一段段长春的故事将在这里找到答案。近400件馆藏精品将惊艳亮相,其中不乏首次面世的珍贵文物。 长春博物馆位于南关区华弘街111号,地下1层,地上4层。当日,记者走进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长春博物馆,第一感觉就是宽阔大气,整个建筑群极富设计感。无论藏品的展陈、氛围的营造,还是场地的宽阔、功能的多样,都让人眼前一亮。馆内设有5个展厅,另有教育活动区、互动体验区、报告厅、3D展示区等公益活动场所,是市民休闲的理想场所,充分满足了博物馆的各项功能需求。

    长春博物馆试运行 素面夹砂单耳陶杯

    素面夹砂单耳陶杯

    藏品丰富 难得一见

    长春博物馆现拥有各类藏品22000余件(套),藏品范围涵盖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汉唐、辽金、明清直至近、现、当代各个历史时期,金属器、玉石器、陶瓷、书画、钱币及古生物化石标本等形制精美,品相完好。既有史前长春的珍贵古生物化石,又有考古发掘出土的历史文物和当代艺术作品。这些珍贵的藏品反映了长春历史发展变迁,具有重要的保护利用价值。其中馆藏伊通河流域古生物化石、长春史前考古发掘出土文物、馆藏戈沙艺术作品等,自成体系,拥有浓郁的长春地方特色,绝对值得一看。

    馆藏精品介绍:

    1.鸟形玉器

    长春农安五台山遗址出土的玉器中,发现了一件造型古朴生动、线条流畅的玉鸟。这件玉鸟属于距今7000—6000年的左家山下层文化,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鸟形玉器,是后来各种鸟形玉器的雏形,可谓“华夏第一玉鸟”。 

    2.嵌蚌饰骨器

    长春农安五台山遗址出的土骨器中,最精美的当属嵌蚌饰骨器。器物主体由整块兽骨磨制而成,两侧对称镶嵌着一对用蚌壳磨成的圆环。这些骨器、陶塑和玉器等早期艺术装饰品,体现了长春地区发达的手工业水平和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3.单耳陶杯

    长春农安五台山遗址出土的素面夹砂单耳陶杯是该遗址青铜时代文化层的代表性器物。以单耳陶杯为代表的遗址夏商时期遗存,填补了以往松花江流域青铜时代早期考古发现的空白,是长春地区夏商时代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物质见证。

    展陈设计 充满亮点

    博物馆内自然少不了令人回味无穷的展览,长春博物馆的一系列展览均是体现长春文化品质的代表之作。长春博物馆的展览为观众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润物细无声地影响观众,使观众在愉悦的参观过程中得到文明的熏陶。那么,目前长春博物馆都有哪些精品展览呢?

    溯源长春早期历史

    谈到长春的历史,大家印象中往往认为它是一个近现代才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考古发现告诉我们,早在两万多年前,长春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的迹象。两万多年以来,长春先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发明创造,生活面貌由简单向复杂发展,逐渐由石器时代的原始生活,迈向青铜时代的社会文明。为溯源长春早期历史,弘扬长春文化传承,18日,由长春博物馆主办的《溯源长春——长春早期文明展》正式开幕。 走进展览,在众多展品当中,有一根极其珍贵的人类骨骼,据说是来自最早的长春人。在展品旁边,还有经过还原的长春人头像雕塑,让参观者非常直观地了解到最早的长春人的样貌。“我觉得博物馆形式的文化宣传,是有助于市民来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文博爱好者黄铭在参观过这些文物展品后感触很深,他告诉记者,通过一件件历史的遗存来了解长春的文化发展史,这是再好不过的。 《溯源长春——长春早期文明展》是长春博物馆的常设展览,采用编年史叙事与文化专题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分为“最早的长春史”、“长春第一村”、“长春第一房”及“中华第一石龙”4个单元,以长春地区人类发展历史脉络为主线,系统地展现长春地区先秦时期,特别是史前时期的编年序列、聚落形态、社会进程、历史特点和文化贡献。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示、文字说明、声讯影像资料展示、互动设备、VR技术、灯光照射等辅助手段,通俗易懂、身临其境地向观众展现长春的重要遗迹、遗物,从而重现长春地区步入文明社会的进程。

    冰河时代伊通河流域有多种生物

    长春博物馆现有来源于伊通河流域的化石标本1万余件,这些化石是研究伊通河流域乃至东北地区第四纪以来古环境、古生态变迁的重要实证,是弥足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当日,由长春博物馆主办的《伊通河畔冰河巨兽的乐园》正式展出。 “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是在更新世冰期气候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类型,是冰期气候的标志,曾经繁盛一时。然而随着第四纪晚更新世的结束,气温转暖、人类崛起,这些冰河巨兽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它们的遗骸长埋地下,经过岁月的洗礼,庞大的身躯化作珍贵的化石。《伊通河畔冰河巨兽的乐园》展览选取最典型、最能够代表“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化石展品近百件,分4个主题单元全方位展示冰河时代伊通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构建逼真的开放的生态景观,复原建设了古生物化石矩阵,让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直观感受冰河世纪古动物群的壮观景象,进一步了解、认识、关注、热爱伊通河以及曾经生活在这里的远古动物。

    撷取良渚文化代表性器物200余件(组)

    《玉见礼仪——良渚文明的精髓》展览是长春博物馆与杭州良渚博物院合作举办的,撷取了良渚文化代表性器物200余件(组),种类涵盖陶、石、玉、骨、木、有机质等,以玉器为主,包括玉璧、玉琮、玉玦、玉璜等多个玉器类别,造型各异、雕琢细腻。 据了解,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地区,文化的中心位于良渚镇一带,在这一区域发现了良渚文化时期的古城。良渚古国拥有先进的稻作农业与手工业,统一的宗教信仰,宏大的宫殿与完整的古城遗址,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水利系统。本次展览共分玉之故土、玉之通灵、玉之尊享、玉之奇工、玉之绵延5个单元,从玉器文明产生的基础“王国”开始,观众将会充分了解良渚玉器中蕴含的信仰、丰富的玉器种类和琢玉工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据悉,此展览位于长春博物馆三楼展厅五,将一直持续到6月10日。在此期间,还将不断推出与展览配套的社教活动,以期让观众全面了解良渚文化。

    名人故居走进长春博物馆

    《穿越时空的对话——名人故居的过去和未来》展览是8+名人故居纪念馆2019年度主题巡展,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博物馆学会、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主办。展览展示的文化名人有康有为、詹天佑、李大钊、宋庆龄、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李叔同、李四光、徐悲鸿、梅兰芳、红线女等。8家名人故居纪念馆产生自北京宋庆龄故居、李大钊故居、北京鲁迅博物馆、郭沫若纪念馆、茅盾故居、老舍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8家名人故居纪念馆。随着后来李四光纪念馆、詹天佑纪念馆的加入,联盟在北京地区由原来的“8家”升级为“8+”,这既保留了原“8家”的文化品牌,又增加了馆际的交流合作。 现今,“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在国内外不间断开展主题展览、出版、讲座等文化活动,由于活动主题鲜明,形式灵活多样,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互动和反响,长期以来被誉为“博物馆界的乌兰牧骑”。该展览位于长春博物馆二楼三号展厅,将一直持续到今年10月。

    “长博大讲堂”打造纯公益文化惠民品牌讲坛

    “长博大讲堂”是长春博物馆全力打造的纯公益文化惠民品牌讲坛,围绕长春博物馆常规展陈和临时展陈,开展讲堂活动,立足于长春馆藏、长春地区特色和传统节日,从贴近百姓生活的角度宣讲历史,普及文博知识。讲馆藏,做专题讲座,沉淀学术知识,定位市场价值;讲长春,讲长春地区发展史,讲长春城市变革,讲长春未来,讲长春特有的文化;讲政策,解读当前的国家文物、文博、博物馆相关政策,把政策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讲艺术,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解析艺术品的内涵与外延。当日,讲堂邀请了首位主讲嘉宾——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教授为公众做文化公益讲座。

    冰河巨兽拼搭体验”孩子们的乐园

    结合长春博物馆古生物化石展馆藏资源,这里特别为儿童提供动手互动活动。以亲子活动的方式,共同搭建自己心目中的冰河巨兽。用创造性的玩法,让每一个孩子感受拼砌乐趣,借此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并在拼搭体验过程中,通过亲子之间的互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长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志愿者赵爽说,希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伊通河流域曾经生活的远古巨兽,使其更加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拼搭活动受到亲子家庭的欢迎与热捧,小朋友们将与父母一起度过难忘的温馨时刻。

    “博物馆之夜” 文艺演出精彩上演

    当晚,“欢聚长博——博物馆之夜”文艺晚会在长春博物馆门前广场拉开帷幕。夜幕降临,“城市之花”建筑绚丽多姿,舞蹈、独唱、杂技、诗朗诵、戏曲联唱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春城市民欣赏了一台精彩的文化盛宴。 据长春博物馆馆长吴洪波介绍,此次“博物馆之夜”活动,既是长春博物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行动,同时也是丰富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职能,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创新。

    长春晚报记者 梁闯

    摄影 张扬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转载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对其观点的认同或证实。每房原创内容版权保留,未经许可请勿转载。